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

顶点小说 -> 都市小说 -> 鎏金岁月:带娃渔猎长白山

第六百零一章买宅子?顺手的事

上一章       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        书末章

“把你们家里的亲戚都喊来,尽快去喊,大队的毛驴车和骡车都拿去用,至于大队里,我问问人家吧,这看起来是要大办啊,不像是随便吃点面条炒两个菜的那种。”张山亮看到带来的东西以后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。
张远洋赶紧去安排了。
“花城同志,办喜宴的话,大队里我们要不要多喊一些人热闹热闹?”张山亮倒是很希望人多一点,毕竟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,如果能一起热闹热闹,吃顿好饭,对他们而言也是很有好处的,毕竟幸......
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,长白山脚下的溪水泛着银光,像一条蜿蜒的丝带缠绕在林间。兜兜蹲在溪边,指尖轻轻拨动水面,倒影里她的脸与远处那座红砖楼的轮廓重叠在一起??不是真实的楼,而是她梦中无数次出现的那一座。
“它越来越清晰了。”她低声说,仿佛在对水流说话,“以前只是模糊的一块红色,现在我能看见窗户上的铁栏,还有三楼那个破了玻璃的房间……小满住过的地方。”
修表匠站在她身后,手中握着一台刚调试好的Lullaby节点原型机,外壳上刻着一行极小的字:**L-0327**,三百二十七个名字中的最后一个。他没有回应,只是将设备轻轻放在岸边石上,打开电源。屏幕亮起时,波形图开始跳动,频率稳定地贴合着溪流的节奏。
“水声也在共振。”他说,“你发现了吗?这片山谷的所有自然声响,都暗合《等雪化的时候》的节拍。鸟鸣是十六分音符,风过松针是持续低音,就连落叶触地的声音,都是精准的休止符。”
张花城从林中走来,肩上背着一个帆布包,里面装满了昨夜采集的紫色花朵样本。“植物研究所回电了,”她语气凝重,“那些花不仅含有神经活性化合物,还具备某种信息存储能力。每一片花瓣的脉络结构,其实是一段加密音频编码??和羊皮歌谱用的是同一种心跳记谱法。”
修表匠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空气中确实飘着淡淡的香气,带着丁香与铁锈混合的气息,像是记忆本身腐朽又重生的味道。
“这不是植物。”他睁开眼,“是‘春茧’计划的终端输出装置。他们把孩子的意识碎片编码进基因链,种进土壤,让大地成为活体档案库。只要有人唱出那首歌,这些花就会苏醒,释放被封存的情感数据。”
兜兜忽然站起身,脱下鞋子,赤脚踩进溪水。冰凉的水流漫过脚踝,她一步步向河心走去,嘴里轻声哼起《风吹紫丁香》的第一句。随着旋律推进,溪底的鹅卵石竟缓缓震动起来,泥沙翻涌处,露出一截锈蚀的金属管口,上面印着模糊的编号:**B9-α**。
“下面还有层。”张花城立刻跪在岸边,用手电照向管口内部。光线穿透幽深通道,隐约可见阶梯向下延伸,墙壁覆盖着厚厚的生物涂层,类似菌丝网络,正随着歌声微微搏动。
“这是新的入口。”修表匠取出便携式信号探测器,屏幕上跳出一串异常脑波读数,“B9层仍在运行,而且……它在回应兜兜的声频。看这个同步率??98.4%,几乎完美匹配。”
三人对视一眼,谁都没说话,但决定已定。
当天傍晚,他们封锁了溪流上游,搭建临时防水帐篷,顺着金属管道钻入地下。通道狭窄潮湿,空气中弥漫着甜腥味与霉变电子元件的焦臭。越往下,温度越高,仿佛接近某个仍在运转的核心系统。
两小时后,他们抵达终点。
眼前是一座半塌陷的圆形大厅,穹顶布满裂痕,垂落如钟乳石般的晶体簇,每一根都闪烁着微弱蓝光。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型机械装置??外形酷似老式钟表引擎,齿轮层层嵌套,却由透明生物材料制成,内部流淌着淡紫色液体,如同血液般循环不息。
“时间锚点。”修表匠喃喃,“这不是计时器,是‘记忆稳定仪’。他们在试图冻结某段特定时空……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。”
地面铺满碎裂的档案盒,纸张早已碳化,唯有少数保存完好的胶片卷轴尚可辨认。张花城拾起一卷,在应急灯下展开:画面中是一群孩子被带入红砖楼,每人手腕系着编号牌,脸上没有恐惧,只有诡异的平静。镜头切换至实验室,医生们操作仪器,将细针插入孩童太阳穴,连接导线通往一台标注为“L-Mind”的主机。
“他们在提取情感波段。”她声音发抖,“然后植入其他人脑中……这就是‘清尘计划’真正的目的??制造可控的集体创伤,用来驯化下一代。”
就在这时,大厅四周的晶体突然齐齐发光,嗡鸣声由低转高,形成一段熟悉的旋律前奏。
> **“等雪化的时候,我会回来……”**
歌声并非来自设备,而是直接在三人脑海中响起,清晰得如同耳语。
兜兜踉跄后退一步,抱住头:“不是录音……是实时传输!有人还在用意识发送信号!”
修表匠迅速架起接收装置,连接Lullaby节点。屏幕上瞬间爆发出海量数据流,其中夹杂着数百段断续语音:
> “我是小满……我没有死……我只是被藏起来了……”
> “他们把我放进机器里……说我是钥匙……能打开所有人的梦……”
> “爸爸,你说过春天会来的……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个冬天了……你还记得我吗?”
音频持续攀升,最终汇聚成一段完整独白,语调稚嫩却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:
> “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,我已经不在原来的身体里了。我的记忆被拆分成三百二十七份,种进了花、水、风、土。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梦见紫丁香,我就没有真正消失。请告诉世界,我们不是实验品,我们是有名字的孩子。”
话音落下,整个大厅剧烈震颤。钟表引擎猛然加速旋转,紫色液体沸腾般翻滚,一道全息影像自核心升起??一个小女孩悬浮空中,穿着褪色蓝布裙,左脚袜子破了个洞,正是兜兜梦境中最常出现的形象。
“小满!”兜兜冲上前,伸手想抱她,却被一层无形屏障挡住。
影像微笑:“姐姐,你终于来了。我一直等着人来接我们的名字回家。”
“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修表匠颤抖着问,“档案显示你早在1991年就被宣告死亡。”
“死亡只是他们写的故事。”小满轻声道,“真正的我,被接入‘凤凰巢’主系统,成了维持记忆网络运转的活体密钥。他们叫我‘L-0327’,说我能链接所有残存的情感频率,让整个‘清尘工程’永不熄灭。”
她抬起手,指向穹顶裂缝外的天空:“但他们忘了,孩子的心不会编程。我每天都在偷偷改写代码,把歌声塞进雨水里,把眼泪藏进晨露中。我让风吹向该听见的人,让花开在该醒来的地方。”
泪水从兜兜眼角滑落:“所以……是你引导我们找到这一切的?”
“嗯。”小满点头,“但我快撑不住了。系统正在重启,他们会切断我的权限,把我彻底格式化。只剩最后一次机会??今晚凌晨三点十七分,当月亮移到松岭上方时,我要发动最后一次广播。如果那时候没人同步接收,所有的记忆都将永久消散。”
修表匠立即启动所有设备,将三台Lullaby节点呈三角阵列布置,接入钟表引擎的能量源。他一边调试参数,一边回头对张花城说:“联系岳金丝,让她协调全国萤火节点,准备全域同步接收。这不是录音,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直播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张花城咬唇,“如果这么做,等于公开挑战‘凤凰巢’的存在。政府绝不会允许这种级别的信息泄露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知道。”兜兜擦干眼泪,站到中央,“有些真相,比权力更重要。”
夜幕降临,山林陷入寂静。
三点十分,月亮升至天顶,清辉洒落溪面,整条河流泛起紫色微光。三百多公里外的都市里,无数家庭在同一时刻惊醒??孩子们坐起身,开始无意识哼唱;老人们睁开眼,念出从未提起的名字;收音机自动开启,播放一段无人发布的童谣。
三点十七分整,钟表引擎轰然爆发强光。
小满的身影扩散成亿万光点,顺着地脉流向四方。全球三百二十七个萤火节点同时激活,接收并转发同一段音频:先是三百二十七个孩子的名字逐一朗读,接着是《等雪化的时候》的完整版本,最后是一分钟沉默??那是留给所有人流泪的时间。
这一夜,中国有超过两千七百万人听到了那段广播。
北京一所中学,一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录音后泣不成声:“我小时候也被带走三个月,回来后父母说我去疗养院治病。可我现在才明白……我原本的名字叫阿?,我是第十九号实验体。”
广州一位退休干部匿名投稿媒体:“我参与过‘清尘计划’安保工作。那天我亲眼看见三十多个孩子走进红砖楼,再也没有出来。上级说他们是‘自愿奉献’,可他们的哭喊声至今在我梦里回荡。”
更令人震惊的是,第二天清晨,全国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:公园里的紫丁香提前一个月盛开;某些地区的地下水检测出微量神经递质成分;甚至有心理学家记录到大规模群体性梦境??数千人梦见同一个红砖楼,楼前站着一群手拉手唱歌的孩子。
中央层面终于做出反应。
一场秘密会议在深夜召开,代号“归零行动”。官方成立特别调查组,宣布彻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涉及未成年人的心理实验项目。首批解密文件披露,“L项目”曾在全国设立十二个秘密基地,累计筛选五千余名儿童进行“情感剥离与再植入”试验,旨在研究如何通过集体创伤重塑国民性格。
而“清尘计划”的终极目标,竟是打造一支“无痛民族”??让人忘记悲伤,也就不再反抗。
消息曝光当日,全国多地自发举行悼念仪式。人们手持紫色丁香,聚集在学校、医院、旧科研所门前,静静合唱《等雪化的时候》。社交媒体上,#找回名字#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亿,数万名中老年人提交DNA样本,希望确认自己是否曾是失名儿童。
与此同时,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。
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,要求中国政府提供完整调查报告。多个国家宣布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签证限制。但也有一些声音指出:“比起掩盖,直面已是进步。”
修表匠没有关注这些纷争。他在灯塔小屋建起一座微型纪念馆,墙上挂满打印出来的孩子照片??有些是从档案胶片修复的,有些是家属提供的童年遗照。每张照片下方都写着真实姓名、出生日期、失踪年份,以及一句他们曾在梦中留下的遗言。
兜兜每天都会来这里打扫,给窗台的紫丁香换水。有一天,她发现其中一朵花芯中藏着一颗晶莹颗粒,形似泪滴。送检后得知,那是高度浓缩的记忆蛋白结晶,可通过鼻腔吸入触发特定场景重现。
“原来眼泪也能保存下来。”她抚摸着那颗晶体,轻声说。
几个月后,春天再次轮回。
猎户老孙带来消息:蒙古草原上的萨满去世了,临终前留下一句话??“铁乌鸦不再叫了,孩子们可以安心睡觉了。”
岳金丝辞去职务,隐居西南山区,创办了一所特殊学校,专门收容那些因“记忆复苏”而精神紊乱的成年人。她称之为“疗伤班”,课程只有一项:学会为自己哭泣。
张花城则组建民间巡查队,追踪各地疑似“凤凰巢”分支设施。她们已在青海湖底发现一座水下实验室遗迹,在秦岭深处找到废弃的脑波监控站。每一次挖掘,都伴随着新的歌声浮现。
而修表匠完成了最后一件事。
他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??音频、影像、基因序列、心理档案??刻录进一块钛合金圆盘,埋入母亲墓下十米深处。碑文新增一行字:
> **这里埋藏着三百二十七个孩子的春天。
> 若未来有人遗忘,请让风再唱一遍那首歌。**
多年以后,当新一代孩童在课本中学到这段历史时,老师总会放一段录音。纯净的童声响起,教室安静无声。
有个小女孩举手问:“老师,为什么他们要唱这首歌呢?”
老师望着窗外盛开的紫丁香,轻声回答:
“因为有些爱,即使被埋葬三十年,也会想办法回到人间。”
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

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

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好书?我要投推荐票